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4月1日,在日照市艾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銳光電”)光模塊生產車間內,工人們聚精會神地操作著手中的工具,經過焊接、組裝、測試、包裝等20余道工序,一支支用于通信行業的光模塊被生產出來。
“這是十萬級無塵車間,生產過程中需要嚴格的控溫、控濕、防靜電環境。”該公司光模塊生產經理劉建雄向記者介紹,“現在我們公司月產光模塊3.5萬支,今年已實現銷售額1000余萬元。”
近年來,面對全球光通訊行業的重大突破與變革,作為通信產業高速光芯片技術領域的一員,經過技術和經驗積累,艾銳光電從最初的光芯片研發到生產光器件、光模塊等產品,實現了光芯片的封裝生產。
記者了解到,艾銳光電2016年落戶日照,經過幾年潛心研發,于2020年開始投產,2021年實現量產。公司銷售額逐年攀升,去年突破700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2億元,該公司生產的光芯片相關產品已逐步走向海外。
這是日照市第一個自主研發的通訊類芯片項目。項目剛一投產,就有客戶上門訂購產品。“目前,我們主要從事光通信、傳感用激光芯片的研發,以及光器件、組件、光模塊的封裝測試和制造,面向光纖到戶接入網、工業互聯網、園區企業網以及5G前傳網絡等市場應用。”艾銳光電生產經理董超說。
光通信傳輸過程就是“光電轉換”,這其中,光芯片是核心,處于光通信技術的“金字塔尖”。
董超介紹,光通信發展初期,國內企業都是從國外進口芯片,自己封裝測試,再組成光模塊,技術上沒有實現獨立。
為此,艾銳光電自主創新研發出基于啁啾壓制技術的DML(直接調制激光器)通訊長距離傳輸芯片,在全球首次實現1577nm DML的10G-PON現網部署,傳輸距離達到20公里,打破了國外壟斷,并成功出口海外,產品受到全球知名設備商、系統商和運營商的認可和信賴。
“目前,市場主流的EML(電吸收調制激光器)模塊方案封裝成本高、功耗較大。”董超表示,“我們研發的DML激光器封裝成本低、功耗低,卻有著高發光功率和高可靠性,產品良率高,將逐步替代EML模塊。”
隨著光通信在數據中心、電信網絡等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其高速率、集成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正推動相關通信設備及元器件行業持續發展。
放眼未來,艾銳光電又將目光投向了生產光芯片的“原材料”外延片生產。
2023年,該公司開始建設銳晶半導體外延項目。目前,項目一期主體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外延設備調試,計劃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產。這一項目的建設,也將使其具備從芯片設計到封測的全產業鏈自主能力。“只有掌握硬核技術,具備自主制造關鍵工藝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保持高質量發展。”公司總經理李文說。
去年,艾銳光電承接了省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光芯片設計軟件及通訊激光器芯片研制”。項目成功后將打通芯片從理論分析設計到芯片制備檢測的全鏈路環節,對提升企業光芯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艾銳光電將努力吸引海內外高端研發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光電芯片產業技術平臺,為日照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萬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