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深秋的莒縣果莊鎮都樂生態農業紅薯種植基地,大片的蜜薯田豐收在望。地頭間,都樂生態農業總經理李祥蓮正和員工們彎腰刨挖,沾滿泥土的“濟-26”滾落在田壟上,她擦了擦汗,笑著說:“今年雖遇不利天氣的影響,但這塊‘濟-26’地塊畝產仍能突破10000斤,豐收是穩了!”
誰能想到,這位扎根田間的“新農人”,曾是年銷30億元的木業女強人。2016年,她和丈夫創建的龍漣國際木業連鎖入選中國板材家居十大品牌,事業版圖遍及西安、臨沂等地。轉折發生在一場展銷會上——一口香甜的紅薯,讓她動了回鄉種紅薯的念頭,“毋忘在莒”的鄉情與發展生態農業的愿景,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2017年,李祥蓮毅然返鄉,她坦言自己當時是個“農業小白”:“生在農村不代表懂農業,從土壤改良到病蟲害防控,每一步都得從零學起。”她帶著一股韌勁扎進田間,從育苗、種植到銷售,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慢慢摸索出一套系統的生態農業理念。看著田壟里長勢喜人的紅薯,她更加篤定:“這條路沒走錯。”
在李祥蓮看來,農業的核心離不開科技創新。她主動對接山東省農科院、日照市農科院、青島大學、臨沂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聯合研發適合本地的種植技術。今年,團隊重點攻關紅薯育苗技術,采用組培脫毒試管苗規模化擴繁“瑪莎莉”“煙薯25”等優質品種,僅2024年春季就培育出4500萬株種苗,遠銷內蒙古、遼寧等地,成為日照市最大的優質紅薯苗供應商。
自己富了不算啥,帶動大家一起賺才是真本事。李祥蓮沒有止步于個人發展,而是帶動周邊21個村、1000余戶農戶加入紅薯種植大軍,讓村民每畝地增收約1500元。如今,她的公司在日照市紅薯規模化種植面積、托管服務面積均位居第一,生態農業的種子遍地開花。
為了讓紅薯“走得更遠”,李祥蓮打通了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不僅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成功出口海外。她還建成現代化全地下紅薯倉儲庫,年周轉存儲能力達400萬公斤,實現了對個人、商超、平臺的遠程倉儲管理,并接入抖音等互聯網平臺,破解了農產品錯時銷售的難題。
從板材行業的領軍者,到深耕田園的“紅薯達人”,李祥蓮用多年時間打造出從紅薯育苗、種植到深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學興 楊輝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