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莒縣浮來山街道中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操作烘干設備處理收購來的玉米。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厲倩 通訊員 林佐浩 報道)
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近日,在莒縣浮來山街道中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烘干設備開足馬力工作,轟鳴聲中,一批批附近農戶的玉米被送入烘干倉,經過高溫循環烘干,原本潮濕的玉米變得干爽通透。
“合作社此次投入大型谷物烘干機,全力滿足糧食烘烤需要,同時為讓農戶少跑腿,我們還推出‘烘干+收購’一站式服務。”中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趙相雷介紹,農戶可直接將濕糧運至烘干點,合作社按照干濕兩種價格分別收購,省去了農戶烘干后再找收購商的麻煩。
為應對近段時間的陰雨天氣,浮來山街道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各村組走訪農戶、統計地塊,摸清轄區濕糧總量與農戶實際需求,隨后迅速對接轄區內中和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浮來興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兩家農業主體,依托其專業設備設立糧食烘干服務點,為農戶提供“家門口”的烘干服務。截至目前,兩家烘干服務點已累計烘干玉米等糧食1000余噸,解決了周邊村莊90%農戶的糧食晾曬與收購難題。
9月份以來,莒縣普遍降水較常年偏多,農田土壤濕度飽和,對已成熟的作物收獲晾曬帶來了極大困難,秋收秋種面臨嚴峻挑戰。為此,莒縣聚焦統籌兼顧、裝備支撐、技術服務、農資儲備“四個關鍵”,各鄉鎮街道以及農業相關部門聚力做好“三秋”生產服務指導,全力打好“三秋”生產攻堅戰。
加強系統研判,統籌安排部署。全縣“三秋”生產工作會議召開,制定了“三秋”生產工作方案,實行縣級領導干部幫包鎮街、鎮街干部幫包村、村干部幫包戶“三級”幫包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莒縣農業農村局成立7支指導組,幫包20個鎮街,下沉到村到戶,分赴幫包鎮街勘查地塊,實時掌握作物倒伏、機械作業條件等動態信息,調整作業方案,現場指導種植戶奮力搶收,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各鎮街組建161個黨員應急服務隊和志愿服務隊,各村設置黨員先鋒崗,對困難群眾采取“一對一幫扶”,帶動更多農戶爭分奪秒全力開展秋糧搶收。目前,全縣秋糧收獲面積43.16萬畝,收獲進度達79.78%。
強化裝備支撐,確保顆粒歸倉。莒縣組織各農機經銷企業和銷售網點做好機具供應保障,備齊備足各類收獲、播種機械和農機配件,做好烘干設備、運輸車輛等物資調配。目前,全縣在用大中型拖拉機3625臺、玉米收獲機440臺、履帶式收獲機23臺。
同時,莒縣調研摸底縣域烘干設備,匯總機構信息,在公眾號等渠道公布烘干服務點地址和聯系方式,確保農民群眾及時對接烘干。全縣共有烘干設備25臺,總烘干能力達到每日700余噸。莒縣還發動鎮街廣泛摸排,騰出機關、企業便民曬糧場所158處30萬平方米,指導農戶科學儲晾防霉變,最大限度降低產后損失。截至10月20日,全縣累計烘干糧食3816噸。
加強技術指導,為秋收秋種提供技術支持。莒縣發揮縣、鎮、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級探頭”作用,成立4支農技人員幫包服務隊,幫包20個鎮街,并對全縣200畝以上的68個主體實行“一對一服務”,并制定了《莒縣應對“三秋”大范圍降雨技術指導意見》,制作《在田玉米科學應對處置工作提示》,指導農戶科學應對災害,讓農戶獲得更多技術指導。自秋收以來,縣鎮兩級技術骨干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一線調查和指導,組織測產,落實排澇散墑、搶收搶曬和適時播種等關鍵技術,已舉辦各類培訓班5期,發送技術信息12條,出動技術人員200余人次,發放技術明白紙3000余份。
抓好農資儲備,全力保障秋種需求。莒縣開展秋種需求調查,指導農資經營企業及時備足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全縣共儲備小麥良種7000余噸、肥料2萬余噸、農藥50噸,滿足秋種農資需求。全縣在用小麥精量播種機3751臺、深耕深松機械4018臺、旋耕機3843臺、秸稈還田機605臺,已全部檢修完畢。入秋以來,莒縣以小麥種子、蔬菜種子、肥料、農藥為重點,積極開展秋季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58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05家,查處假冒偽劣農資2.7噸,切實為秋種保駕護航。
(通訊員 孫業勇 李仁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