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8日,2025年國慶檔電影以總票房18.35億的成績正式收官,平均票價為36.64元。在日照,截至10月7日20時,國慶檔總票房為1300萬元,其中《志愿軍:浴血和平》貢獻票房約450萬元,票房占比約35%。
于今年國慶檔上映的影片有《志愿軍:浴血和平》《731》《刺殺小說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聾》《風林火山》《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等十余部,覆蓋戰爭、奇幻、喜劇、動畫、現實劇情等多元題材,實現了對全年齡段觀眾需求的精準覆蓋。
其中,《志愿軍:浴血和平》與《731》成為眾多中小學生與家長的“國慶必看影片”,展現出歷史題材影片對家庭觀眾的強大吸引力,其票房加和幾乎占據了總票房的半壁江山,使得紅色主題仍是國慶檔電影的主旋律。
《志愿軍:浴血和平》:照亮歸途,共赴和平
從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開始,主旋律大片從2019年持續“霸屏”至2025年,《志愿軍》三部曲陪伴觀眾三年,也于今年迎來了最終章。
該片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后“邊打邊談”的作戰歷程,涵蓋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等戰場前線血火交鋒與談判桌上的外交博弈,經過158次大會、733次小會及5次中斷,歷時747天,打破世界軍事史上最長停戰談判紀錄。影片以普通戰士群像為主體,通過談判桌、戰場、后勤等多戰線并行敘事呈現立體戰爭圖景。
與前兩部作品不同,《志愿軍:浴血和平》展現了“邊打邊談”的復雜戰場格局,讓觀眾得以窺見戰爭背后多層面的博弈與對抗。在談判桌上,美方態度傲慢,甚至試圖以數萬頁漏洞百出的文件混淆是非。并不惜多次以炮擊施壓,企圖破壞談判進程。
面對挑釁,我方代表毫不退讓,憑借專業能力和堅定立場牢牢守住底線。與此同時,前線戰火仍在持續,“范弗里特彈藥量”的狂轟濫炸將大地化為焦土,密集火力帶來致命威脅。志愿軍將士為和平奮勇作戰,不僅成功奪回上甘嶺地表陣地,更以戰場上的強勢反擊,為談判桌增添了堅實的底氣。
海報凝固了永恒的一瞬:戰士的歡呼與白鴿的翅膀,共同托起希望的黎明。舊時照片承載國殤,警醒后人;今日和平光芒萬丈,便是最好的告慰。透過銀幕的烽火與唇槍舌劍,我們得以觸碰先輩那“奉陪到底”的鋼鐵意志,見證一段用熱血鑄就、用生命鋪成的和平之路。
《731》: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在今年的國慶檔競爭中,電影《731》以現象級的市場號召力成為最大的贏家。影片在前期憑借長達一年的持續宣發,積累了極高的公眾期待。更為關鍵的是,其“暫不開分”的發行策略,精準觸達并吸引了大量下沉市場觀眾。據燈塔專業版數據,該片在四線城市的票房占比高達35.9%,顯著領先于同檔期影片,這成為其鎖定檔期票房冠軍的關鍵因素。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共識,其基石在于對歷史真相的堅守;唯有尊重史實,警鐘方能長鳴。電影《731》的創作,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深刻實踐。主創團隊不僅研讀了海量歷史文獻與物證,更專程赴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考證,并特邀金成民館長擔任歷史顧問,為影片的史學嚴謹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是這種對史實的絕對尊重,決定了影片的敘事與視覺風格:在竭力“還原”歷史原貌的同時,整體表達卻呈現出一種克制的藝術張力。這種克制,恰恰構成了對歷史苦難最為厚重和有力的呈現。
《刺殺小說家2》:沾染本土文化的奇幻之作
“創作《刺殺小說家2》,依然是一次歷險。”這是導演路陽的肺腑之言。《刺殺小說家2》暌違大熒幕5年,接續前作,用瑰麗想象和硬核特效,進一步拓展國產電影視聽表達的邊界。
本作深度承襲了前作與原著的核心世界觀,繼續聚焦于“創作者”與其筆下世界的復雜關系,核心在于探討現實與虛構兩個維度的交織如何深刻地塑造并牽引著人物的命運。導演旨在讓觀眾從角色的掙扎與成長中,窺見自身的鏡像,從而汲取一份直面現實、勇敢前行的精神動力。
對本影片進行解構,不難發現其主題是“找到自己,面對自己,帶著對自己的清醒認識勇敢走下去”,其內核是濃烈的現實關懷。
作為造夢的藝術,《刺殺小說家2》在視覺上完成了一次顯著的本土化進階。影片構建了一套根植于中國傳統的視覺體系:無論是源自古代的配色、考據自隋唐五代的服飾與建筑,還是參考石刻藝術的造像,這些元素被有機地整合,共同為一個奇幻故事注入了獨特的、易辨識的東方文化基因,從而讓這個“夢”擁有了鮮明的中國身份。(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