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莒縣安莊鎮小馬峪村文化大院,黨支部書記段會全指著簇新的“省級美麗鄉村”牌匾喜不自禁:“俺村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兩級跳’——— 2018年被評為‘市級美麗鄉村’,今年初又捧回了‘省級美麗鄉村’這塊牌子。這真是沾了庫區移民政策的光啊!”
莒縣是庫區移民大縣,共有庫區移民村138個,移民人口4.9萬人,位居全省第六位。針對移民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現狀,近年來,莒縣借力庫區移民政策利好,聚焦村容村貌打造、產業扶持發展兩個關鍵,既做美移民村“面子”又做實增收“里子”,借助水利移民政策“金鑰匙”,打開了移民村美富“兩扇門”。據統計,自2015年至今,莒縣共先后投入水利移民資金達1.45億元。
“面子”建設結出累累碩果,2018年至今,莒縣共有36個移民村上榜省、市“美麗鄉村”。“美麗”的背后是“真金白銀”的投入與精心打造:累計投入移民項目資金6000余萬元,在117個村實施170個項目,實施硬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完成了73處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硬化道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溝1.6萬余米。
在水利移民政策添美的同時,莒縣還立足各鄉鎮產業發展特色,推動移民政策落地“生金”,大力扶持和培育移民村增收主導產業發展,帶動全縣庫區移民村產業興、群眾富。
走進碁山鎮桑蠶養殖基地,施工隊伍正在初夏驕陽里加緊施工,4座蠶菇養殖大棚正在“拔節”,預計6月底前投入使用。屆時,該基地蠶菇養殖大棚數量將達到10座,蠶農依托大棚春夏秋三季養蠶,冬季則利用閑置桑枝加工菌棒養殖蘑菇,實現一年四季收入不斷檔,初步形成桑蠶、蘑菇養殖于一體桑蠶產業鏈,有效提高了桑蠶產業附加值。同時還可帶動20余名當地移民就業致富,給移民村集體增收15萬元。
“在產業扶持項目中,全縣共投入資金達3700余萬元,新建大棚、恒溫庫、光伏發電等產業扶持項目31處,通過移民產業政策的扶持有效壯大了安莊鎮葡萄大棚種植、碁山鎮桑蠶養殖、招賢鎮蔬菜和玫瑰種植等特色產業規模,既促進了移民增收又壯大了村級經濟。”莒縣水利局副局長劉萍介紹。
莒縣還積極做好水利配套文章,有效打通制約全縣移民產業發展的水瓶頸,不斷夯實移民特色農業發展的水支撐。近幾年,全縣共投入移民資金4800余萬元,新建或加固塘壩53座,新建攔河壩11座,河道治理6處,新建農田水利設施32處。
今年莒縣將投入資金4026萬元,重點實施移民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特色產業扶持,繼續推動移民村“美”富”共進,持續改善移民村宜居、宜業條件,進一步提升全縣移民村的“顏值”與經濟發展水平。(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惠雪燁 通訊員 張建鋒 翟淑濤 周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