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路與向陽南路(交會處)路北直行車道鼓包凸起很高。”
“感謝反饋,已安排道路養護機構現場查看處置。”日照經開區交通和建設局黨委委員、工程計劃中心主任尹衍軍回復。很快,該路段鼓包修整的現場圖片就反饋在了群內。
這是7月28日16時49分到18時06分,在“經開區新就業群體微信交流群”的一段對話。經由“群友提出問題——職能部門‘接單’反饋”這一路徑,一個道路鼓包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隨著平臺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外賣員、快遞員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日益龐大。為發揮這個群體走街串巷、聯通萬家的“移動探頭”作用,今年2月,日照經開區探索推出“了解實情、服務引導、凝‘新’聚力”工作路徑,引導新就業群體發揮自身優勢,賦能基層治理,“經開區新就業群體微信交流群”就是重要陣地。
微信群里,既有快遞員、外賣員等,也有行業主管部門、街道副書記、組織委員、社區書記等相關負責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微信群引發的“化學反應”正加速發酵,讓小哥們的獲得感、歸屬感與日俱增。
“起初,我對這個群沒抱多大希望,就怕是‘面子工程’。”群友“耍木夾子”告訴記者。后來,他看群友和自己提出的老舊小區樓號模糊不清、路燈損壞等問題都得到快速解決,才逐漸放下顧慮:“這個群還真是為我們辦實事的。”
像“耍木夾子”一樣,微信群內,越來越多的外賣員、快遞員等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日照經開區因勢利導,從中選聘63名從業相對穩定的小哥為社區兼職網格員,樓道堆積雜物、道路排水不暢、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通過“隨手拍”實時上傳。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小哥們共反映上報各類問題120余個,九成以上得到及時解決。
這不僅是問題反饋群,更是政策解釋群、工作交流群、情緒疏導群。許多工作,通過相關主管部門的解釋,讓小哥們有了更深的了解。
比如,道路鼓包問題反饋后,日照經開區交通和建設局隨即作出解釋:“城市主干道承載車輛通行較多、載重量較大,重載車輛經過路口時遇交通信號燈啟停、轉彎時易對瀝青路面產生局部壓力和剪切力作用形成瀝青路面車轍……”有小哥反映滄州路亂停車,“滄州路屬于內部道路,亂停車問題正積極想辦法解決”。
把事情解釋清楚,誤會就會消解,共識才有望達成。7月17日,日照經開區首個騎手黨支部和聯合工會在利群大唐暖“新”角成立,新就業群體在該區有了自己的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耍木夾子”“蛋糕哥”等活躍群友悉數應約到場。從線上到線下的這份信任,就是對日照經開區基層治理工作的最大認可。
不僅如此,自6月份開始,日照經開區將每月的17日定為“騎士節”。每到那天,各社區、暖“新”角、暖“新”驛站等場所,都會舉辦針對新就業群體的諸如免費理發、義診、查體等暖“新”活動。“以前總覺得我們就是‘跑單的’,現在感覺自己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還能出份力。”一位外賣小哥如是說。(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牟艷霞 通訊員 楊淑松 閆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