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8月11日,當午后的陽光徜徉在日照的山海之間時,莫扎特《C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二樂章的旋律伴著海風悠揚而起,這是“日照東方”管樂嘉年華評委專家音樂會奏響的管樂華章,來自全國的管樂愛好者正與日照市民共赴這場音樂之約。
本次音樂會共有七組曲目,由吉祥圓號獨奏的《坎特庫爾》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亨利·布那融合了浪漫主義與西班牙民族傳統元素的旋律率先在場館中跳起舞來;緊接著,王清泉的薩克斯管奏出阿·里瓊的《音樂會練習曲》,優雅、抒情且富有表現力的音符瞬間牽住了眾人的手;而孫帥用大號演繹的《奏鳴曲第二號》,將安東尼奧·維瓦爾第的曲子鍍上了一層“樂器巨人”的溫暖與深沉。
從圓號的溫暖深情到薩克斯管的流暢爵士,從大號的雄渾低鳴到巴松的靈動詼諧,這場音樂會如同翻開了管樂家族的豐饒繪卷,其中中西樂韻的碰撞最令人沉醉。
宋世彬的巴松獨奏《嬉游曲》展現了A.托利亞尼克作品的俏皮與精巧,柔和音色與跳躍節奏相得益彰,充滿戲謔的歐洲田園風情。龔宏亮的上低音號奏響王和聲的《馬背上的長城》時,深沉的音色勾勒出草原的遼闊與長城的巍峨,令人感受到馬蹄聲中的歷史回響。最后,在嚴琦、宋世彬的長笛、巴松合奏的《卡門幻想曲》中,比才的西班牙熱情被賦予了日照山海的靈動氣息,將卡門的戲劇性與海浪的韻律融為一體,掌聲與樂聲一同漫過場館的窗欞。
這場音樂會的成功,離不開管樂協會和眾多管樂專家、教師、學生和愛好者的努力,談到嘉年華第三次落地日照,評委會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主席于海表示:“管樂是一種開放的,具有世界性的藝術,它常常行走于街頭和民眾之間,與日照開放包容的環境十分契合。”
這位日照籍指揮家眼中閃爍著對家鄉的熱忱,他指著窗外的海岸線笑道:“無論是選手還是帶隊老師,都對日照的好人好景贊不絕口,尤其日照在與國際接軌方面做得非常好,今年5月份請到了波蘭樂團,反響十分熱烈。”
本次管樂獨奏展演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700余名管樂愛好者。“這些愛好者中有許多未來可期的日照孩子,未來十年的音樂舞臺上,會有從日照走出去的骨干力量。”于海還特別提到,“我們的目標,是讓日照成為管樂的代名詞。讓大家提起管樂就想到日照,說起日照就想到管樂,為日照打造一張響亮的國際文化名片!”(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付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