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日照市東港區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積極探索特色農業發展路徑,以茶業、漁業、藍莓產業為突破口,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生態宜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從一片綠葉到一條魚,再到一顆藍莓,東港正以“農”墨重彩,繪制出一幅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富民新景。
一片綠葉的產業升級之路

后村鎮作為“南茶北引”的重要試點,歷經數十載發展,已將茶葉種植從最初的4.5畝拓展至4萬畝,形成“一灣一嶺一庫”三大產區,年產干茶3600噸,帶動近3萬人就業。當地通過成立“碧海茶鄉”黨建共同體,整合企業、合作社與服務資源,打破“單打獨斗”局面,構建起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人才矩陣。

在智慧茶園中,物聯網技術實現氣象監測與水肥精準調控,推動傳統茶業向現代化轉型。同時,農村電商孵化基地通過“黨建引領+專業運營+網紅孵化”模式,將茶葉銷售搬上云端,帶動2000余戶茶農增收。如今,后村鎮已躋身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和省級農業產業強鎮,成為北緯36°黃金產茶帶上一顆璀璨的綠明珠。
從“靠海吃海”到智慧漁業

濤雒鎮素有“魚米之鄉”美譽,近年來不斷推動漁業從傳統捕撈向智能化、全鏈條轉型。自2019年引進膨腹海馬以來,當地已形成育苗、養殖、加工一體化產業體系,年產干品18噸,占全國一半份額,榮獲“中國膨腹海馬之鄉”稱號。

禹海紅旗現代漁業園區作為智慧養殖示范點,引入循環水系統和智能監控設備,成功培育東星斑、珍珠龍膽等高附加值魚種。與此同時,拓洋漁業專業合作社通過精深加工,將章魚、鱈魚等產品遠銷日韓、歐盟等地,構建起“養殖—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實現了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品牌化運營。
一顆藍莓的生態與經濟雙重價值

陳疃鎮曾以石材產業為主,面臨生態與發展的雙重壓力。2005年,藍莓產業的引入成為轉折點。通過土壤改良與生態種植,當地成功培育出高品質藍莓,畝產鮮果最高達800公斤,經濟效益顯著。

如今,陳疃藍莓種植面積已達2.5萬畝,占全省三成,形成涵蓋30多個品種的產業集群。從育苗、種植到加工、電商、文旅,藍莓產業鏈不斷延伸,藍莓干、藍莓酒等產品讓“藍寶”甜蜜四季。村民不僅通過土地流轉與就近就業實現增收,更在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中嘗到了鄉村振興的實實在在成果。

東港區以特色農業為筆,以生態理念為墨,在鄉村振興的大地上勾勒出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圖景。茶香、魚躍、莓甜,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人與土地、傳統與創新、保護與發展之間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東港的實踐表明,只要找準路徑、久久為功,農業也能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村也能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