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位于五蓮縣的華貿(日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70萬噸負極材料前驅體、30萬噸高新炭材項目一期順利點火投產。
“從簽約到投產僅16個月,這個速度超出我們預期!這標志著國內單體規模和產能最大的負極材料前驅體生產基地,終于邁出關鍵一步。”華貿(日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瑞話語中抑制不住興奮。
這個由山東華貿控股集團投資的項目,是2024年山東省重大工業建設項目。
徐瑞站在生產線旁算起了“發展賬”:“全部達產后,這里每年能產70萬噸負極材料前驅體、30萬噸高新炭材,產品要遠銷歐美10多個國家,出口額預計達40億元,年產值超60億元、利稅3.5億元,還能讓6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
之所以把項目落在五蓮,徐瑞坦言“是區位和能源優勢打動了我們”。五蓮臨近日照港口,企業進口生產原料石油焦格外方便;更重要的是,項目投產后每年產生的120萬噸蒸汽,既能保障園區其他企業用能,還能接入民生供暖,“這是實實在在的雙贏”。
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火熱,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負極材料成了“香餑餑”。五蓮縣重點項目推進專班辦公室副主任丁磊記得,項目簽約當天,專班就駐進了企業:“我們喊出‘快建設、快投產’,就是要搶時間。”最讓企業感動的是環評手續辦理———按常規流程至少要兩個多月,為了不耽誤工期,專班工作人員提前半個月就上門指導準備材料,還開辟了綠色審批通道。
“那陣子專家周末不休息,晚上還在線上同步審核修改,原本串聯的環節全改成同步推進,最后不到2 0天就辦好了!”丁磊笑著說,“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項目速度就是競爭力,這話一點不假。”
項目駐地洪凝街道也沒閑著。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加東帶著專項小組,提供“保姆式”服務。“用地審批是關鍵坎兒,我們提前把流程、材料清單理得清清楚楚,一邊幫企業準備資料,一邊對接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同步審核。”他說,“原本可能要等幾個月的審批,最后只用了20多天,確保項目按時開工建設。”
如今,項目一期順利投產,二期、三期也已提上日程。徐瑞指著產業園規劃圖介紹:“二期100萬噸高端炭材(預焙陽極)項目,預計今年10月就能開工;三期100萬噸再生紙項目,可行性論證已經完成,正在加速推進。等全部建成,這里就是投資超百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園!”
華貿項目的“五蓮速度”,背后是當地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近年來,五蓮縣加快推進項目招引建設“一號發展工程”和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服務工程”,打造“走進五蓮、辦事不難———蓮捷辦”營商環境品牌,用“保姆式”服務吸引了一批大投資、高科技項目。
據統計,今年1—8月,全縣新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146.33億元,其中過億元項目42個。這些項目正像“華貿”一樣,在五蓮這片熱土上加速成長,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全媒體記者 盧昱東 通訊員 范為永 岳德坤)